<track id="dhycf"></track>

      <table id="dhycf"></table>
      <p id="dhycf"></p>
      <table id="dhycf"><option id="dhycf"></option></table>
      <li id="dhycf"><ruby id="dhycf"></ruby></li>

      網站地圖關于我們

      查看相冊 View Gallery
      感謝一條做設計的狗將本文授權「專筑網」發布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1張圖片

      最早出現這個概念其實是源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metabolism architecture movement,翻譯過來就是建筑的新陳代謝主義運動。主要是由一批丹下健三帶領的日本建筑師發起的。(當然,其中還摻雜了一批高技派的建筑師諸如Team10,Archigram什么的就按下不表了,跟題目聯系不大,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傊莻時候的建筑風潮是相當前衛和未來派的,不怕你不敢做,就怕你不敢想。)他們看到了戰后日本/迅速發展和城市的日新月異, 于是開始思考是否建筑應當也能夠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變化。

      于是他們從植物的生長中,和佛學的輪回思想(日本人總是很喜歡這些禪意的東西)中得到了靈感,于是想要做一個類似于主體+模塊的形式的建筑(一般來說是塔樓的形式)。并且預制混凝土的技術發展也使得他們有能力去實現這種想法。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日本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葩誕生了!Nakagin Capsule Tower(中銀膠囊塔)那這個奇葩的設計者就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師 黑川紀章了,我認為日本建筑師名字翻譯過來最帶感的一位。什么史上春夜,半毛,安藤腫熊統統的靠邊站。
      啊,該上圖片了,你們看字要看睡了吧。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2張圖片

      當當當當,就是這個樣子,像是把很多空調室外機堆在了一起的感覺有木有~~~
      恩,簡單說一下,樓高54米,共13層。
      放幾個圖解釋下內部構造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3張圖片

      解釋下這張圖,就是中間一個service core(生活核心區,包括水管電線,電梯,垃圾道等等。)加上周圍共8個膠囊為1層。那么這些膠囊的設計壽命是25年,結果現在用了40多年了還沒換。這個生活核心筒的設計壽命是100年。而且因為黑先生可能設計的時候眼前一黑,這個樓只有頂層的膠囊可以被更換~~~1-12層是固定的@_@

      你可以看到這個每個房間里面有個小衛生間,一個床和一個書桌柜。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4張圖片

      就是這樣。
      那么這個樓是怎么蓋起來的呢?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5張圖片

      是這樣的。我覺得畫的挺明白了我就不解釋了。就個搭積木一樣。搞建筑的同學們可以模仿下類似的分析圖。

      終于把背景介紹完了,累死我了。
      感謝Wikipedia:Nakagin Capsule Tower
      感謝不知名網站:Nakagin Capsule Tower, Tokyo 1969-72.
      感謝我的建筑史老師:Florian Sanchez,你給了我個C+我不會忘了你的!

      。。。。。。。。。。。。。。。。。。。。。我是很帥的分割線。。。。
      那么我來說一下,這個東西的前景如何。我覺得不是很好。至少不適合在所有地方推廣。以膠囊公寓形式建筑的這座樓本身對空間有極大的浪費,因為有很多墻和很多的伺服空間沒有被使用,同樣的占地的普通公寓樓可以多60%的使用面積。其次造價很高,導致每25年更換一次的話經常無法收回成本。最后一點就是空間過于局限,缺乏靈活性,所以目前這座樓要被炸掉重修了。

      那么我再來說說膠囊旅館。
      這是一種看起來很美的形式,便宜,干凈?墒俏矣X得這很不人道。
      你聽說過一個東西叫做關禁閉嗎?住在膠囊旅館里大概就是同樣的感受。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6張圖片

      然后我還想到這個,無菌動物飼養中心哦,干凈整潔。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7張圖片

      在我們追求自由,文藝的今天,把人塞到一個小盒子里實在不是什么很好的體驗。建筑的目的是布置空間而不是一味的壓縮空間。

      此外,一般二三線城市小旅館的主要客源是什么,是窮游的和情侶吧。
      對于旅游的來說,費了千辛萬苦到了麗江,你讓他住這么一地兒,他要如何自拍,想要來個45度的低頭自拍發現手舉到25度就沒法抬了,只能拍個大餅臉:(

      沈從文在邊城中描寫吊腳樓的時候說: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可是在這樣一個旅館,你只能看天花板順便想想剩兩塊錢是買個包子還是炸串。

      對于學校的小情侶來說,除非你把兩個中間開個洞,否則倆人只能互相擁抱著度過這個冰涼的夜晚了,別說什么69,我很純潔我不懂。

      此外,這個房子看起來什么都有,但是其實用起來非常的不方便,這也是我反對所謂的集成設計的原因。比如說,行李柜在你的腳邊,你如果晚上忽然要用行李里的東西,你需要彎著腰把身體在狹小的空間里調轉180度,然后拿了東西,再調轉回來。睡過火車臥鋪的都知道這有多么別扭。而最差勁的小旅館里,至少我也能直起身子來。對于連東西掉到桌子底下我都懶得彎腰的人來說這實在是太折磨了,不過你要是打算練瑜伽,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我要說到的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問題。

      這樣一個房子,基本上一旦失火了就會迅速的變成一個大烤箱,因為本身是塑料做的,而且所有的電線都是集成在內部,一旦電線短路被點燃估計10秒鐘后就變成一個大火團了并且會迅速蔓延到旁邊的膠囊里?紤]到這個東西轉身極為困難,所以基本沒有機會逃生,此外高溫受熱整個框架變形,就算你能轉身門很可能也會卡住打不開,所以你就悲劇了。

      當然了,還有傳染病的問題。。。
      所以與其省20塊錢真不如住青年旅社了。

      但是在一線城市中,膠囊旅館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
      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那些來城里進行短期居住的找工作的人。
      在他們找到工作之前提供一個暫時的落腳點,雖然環境差一些,但是至少比流落街頭要強。
      東京新宿的一般旅館價格大概是1000人民幣左右一晚上,但是東京新宿的膠囊旅館可以便宜到200人民幣一晚上。所以如果北京的酒店平均價格按照300元一晚來算,膠囊旅館最多收費80元。要是這個價格想要維持一定的利潤的話,要求必須有很高的入住率。不過考慮到幾個一線城市中的蟻族,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發展前途的。

      因此這種形式的建筑只可能作為主要建筑形式之外的一種補充,一個廉價高效但是很差勁的解決辦法,永遠不可能成為城市未來建筑形式發展的主流。
      As an architect, I serve for better life.

      【建筑】超級節約空間的膠囊公寓,為何沒有流行起來?第8張圖片

      專筑糧倉——互動式資料分享平臺

      匯集眾多高價值的設計資料,在這里,您可以和千萬網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檔,專筑將同您一起構建全球最大的設計資料庫!

      糧倉資料2群new:204369168  
      專筑糧倉資料2群

      學習,交流,群分享定期更新大量資料
      【專筑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專筑網”的所有內容版權屬專筑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如未標明來源或作者,均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致電,我們核實后將盡快刪除。

      專于設計,筑就未來

      無論您身在何方;無論您作品規模大;無論您是否已在設計等相關領域小有名氣;無論您是否已成功求學、步入職業設計師隊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創意、有能力,專筑網都愿為您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投稿郵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專筑投稿?

      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專筑

      微信號:iarch-cn

      登錄專筑網  |  社交賬號登錄:

       匿名

    1. 邁耶001
    2. 2016.10.28 11:32
      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公寓,想法很大膽,也的確很省空間,但是,人的感受缺被忽略了,睡覺本是一個最放松的過程,但是和一堆不認識的人,難免需要有點警惕。同時,密閉逼仄的空間,充滿壓抑,再差勁的小旅館也知道通風開個窗呢,這難免不符合人的基本需求。
      • 0
      沒有了...
      評論加載中,請稍后!

      設計頭條 (4366 articles)


      一條做設計的狗 (62 articles)


      建筑 (13784 articles)


      公寓 (746 articles)



      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_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_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track id="dhycf"></track>

          <table id="dhycf"></table>
          <p id="dhycf"></p>
          <table id="dhycf"><option id="dhycf"></option></table>
          <li id="dhycf"><ruby id="dhycf"></ruby></li>